五角大楼一口气甩出78亿美元订单,狂买AGM-158隐形巡航导弹、LRASM远程反舰导弹和AIM-120空对空导弹致富配资,其中43亿给了军火巨头洛克希德·马丁。
波兰、日本这些盟友也能分一杯羹,明摆着是要拉圈子围堵中俄。但砸钱买导弹真能镇住场子吗?背后的算盘和漏洞,咱得掰开了看。
美国这波操作,表面是补库存——乌克兰战场和中东消耗太大,导弹库快见底了。但更深层的原因,是中国在印太的军事扩张和俄罗斯的死磕不退。尤其是JASSM这种隐身巡航导弹,射程925公里,专打雷达站、指挥中心这类高价值目标,还能从F-35上发射,摆明了是针对中国沿海的防空网。
而LRASM更狠致富配资,370公里外就能自动识别军舰弱点,专治航母,台海一旦有事,这就是美军“拒止”中国舰队的王牌。但问题来了:导弹堆量就能赢?
先看技术层面。JASSM的隐身性能确实强,可中国反隐身雷达也不是吃素的,去年珠海航展展出的YLC-8E就能盯上隐形战机,更别说东风-17高超音速导弹的拦截难度。LRASM号称智能反舰,但面对中国海军“鹰击-21”这类射程更远的弹道反舰导弹,谁先发现谁都是问题。再说产能,洛克希德吹嘘要扩大生产,可军火供应链的芯片、稀土依赖中国,卡脖子风险反而成了美国的软肋。
盟友分导弹这招,更是暴露了美国的焦虑。日本、澳大利亚拿导弹,明显是替美国在“第一岛链”扛雷;波兰、芬兰拿到手,转头就得面对俄罗斯的S-500防空系统。但盟友真愿意当炮灰?德国最近对援乌导弹就磨磨唧唧,东南亚国家更不想在中美间站队。这种“发武器壮胆”的策略,搞不好会变成“递刀子引火”。
再看看实战短板。美国吹JASSM在叙利亚“战绩辉煌”,可那是对付没有体系化防空的小国。面对中俄的立体防空网+电子战,隐身导弹的突防效率得打问号。LRASM在红海打胡塞武装的小艇,更像是大炮打蚊子,真碰上中国海军055大驱的“海红旗-9”,生存率能有多高?
更讽刺的是,美国自己评估:想靠导弹压制中国,库存得翻三倍——可现在连乌克兰的需求都填不满。
说到底,美国这轮导弹采购,是典型的技术路径依赖:迷信武器代差能碾压对手。但现代战争拼的是体系,中国搞的是“反介入”全域作战,俄罗斯靠核威慑和能源牌拖垮欧洲。美国导弹再先进,也架不住中俄的“不对称反击”——比如中国用无人机群消耗防空导弹,俄罗斯用核潜艇掐断大西洋航线。
更别提经济账:一枚JASSM造价130万美元,和中国“鹰击”系列比毫无成本优势致富配资,持久战怎么打?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